首页 新闻 图片 视频 报纸 广播 RSS
首页 > 新闻 > 合作交流 > 正文

第七届全国岩土工程青年论坛成功举办

作者:赵红华 来源: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 时间:2018-10-22 14:09

当前我国正在开展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正在引领“一带一路”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复杂环境下的工程建设规模宏大、服役环境严苛,为岩土工程研究人员带来许多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青年岩土工程学者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是岩土工程防灾减灾研究领域的生力军,肩负着解决这一领域难题的重要使命,在新形势和新问题的挑战下,青年学者亟需开展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

“第七届全国岩土工程青年学者论坛”会议于2018年10月14-16日在“北方明珠,魅力之城”大连召开,旨在就基础设施岩土工程防灾减灾研究发展前沿课题进行充分的交流,激发创新灵感,提升学术能力、促进相互联系、寻求合作机会,促进新的科技和经济形势下岩土工程研究工作的发展。本次会议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办,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承办。

本次会议汇聚了我国岩土领域的杰出青年学者,优秀博士、硕士研究生。其中包括国外知名岩土专家Ning Lu教授、广西大学土木学院院长、长江学者梅国雄教授、东南大学交通学院院长助理,岩土所所长杜延军教授、大连理工大学邹德高教授和裴华富教授、重庆大学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重庆大学丁选明教授和同济大学顾晓强副研究员、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黄英豪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道路与桥梁工程系副主任苗雨教授、青年千人计划专家浙江大学巴特教授、武汉大学刘勇教授、和重庆大学仉文岗教授、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胡大伟研究员、东南大学庄妍教授等优秀青年专家60余人,优秀青年学者30余人,研究生30余人,总计参会人数超过122人。

会议期间,岩土工程青年委员会工作会议于14日晚8:30在大连海创科技交流中心举办,青年委员会梅国雄主任主持召开了委员会会议,秘书长王睿汇报了一年来委员会的主要工作。

本次会议主席、大连理工大学赵红华副教授主持了开幕式。她在致辞中首先热烈欢迎与会嘉宾的到来,接着介绍了本次会议的申办历程和会议主题,并感谢与会代表对申办本次会议提供的帮助,同时感谢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以及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对会议的支持和资助。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梅国雄教授代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介绍了协会的历史架构,岩土工程建设现状以及前景展望等。

大连理工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王忠涛副教授在开幕式致辞热烈欢迎来连参会的青年学者,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大连理工大学的基本情况,同时欢迎与会嘉宾访问大连理工大学并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副主任阎军教授在开幕式致辞中简要介绍了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基本情况,并对与会代表的出席表示了热烈的欢迎。

在本次大会上,以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大学Ning Lu教授、广西大学梅国雄教授、东南大学杜延军教授为代表的14位著名学者做了大会特邀报告,介绍了各自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岩土新问题、新方向的思考,包括:

(1)Soil sorptive potential: unitary definition of matric suction(Ning Lu)

(2)土压力与变形关系研究进展(梅国雄)

(3)亲水聚合物改性膨润土阻控污染物特性研究(杜延军)

(4)高寒区膨胀土渠道劣化特性与工程处治技术(黄英豪)

(5)颗粒材料土水特征曲线的离散元构建与微细观实验验证(巴特)

(6)季节性冻土对近地表剪切波速的影响研究(苗雨)

(7)高铁荷载作用下桩承式路堤荷载传递机理研究(庄妍)

(8)跨尺度精细化建模和分析方法及工程应用(邹德高)

(9)珊瑚礁砂地基液化特性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丁选明)

(10)地下工程结构应力-渗透-化学劣化机理和长期稳定性研究(胡大伟)

(11)岩石颗粒冲击破碎的SHPB试验及DEM数值模拟(赵红华)

(12)砂土组构各向异性的波速表征及微观机理(顾晓强)

(13)Numerical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groundwater drawdown on ground settlement for excavation in residual soils(仉文岗)

(14)随机有限元在土质边坡稳定性评估中的应用初探(刘勇)

会议闭幕式由第七届全国岩土工程青年论坛组织委员会主任赵红华主持,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岩土工程青年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庄妍做了大会总结。

本次学术会议给了从事岩土工程的青年学者提供了一个非常专业的学术交流平台。经过两天的学术会议,他们在基础设施岩土工程防灾减灾研究前沿下,针对路基岩土灾害特征、多场耦合作用下灾变机理、岩土工程动力灾变机理、岩土灾害多尺度模拟、先进岩土测试技术、边坡防护和监测预警技术以及绿色岩土防灾减灾新技术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的学术交流和集体研讨。会议以现场提问并答疑的形式针对不同专家学者的报告开了全面细致的探讨,探讨了基础设施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和岩土力学基础研究中的一系列热点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重点充分交流了意见。本次研讨会的圆满召开,为我国岩土工程领域青年学者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搭建了良好平台,有力促进了新的科技和经济形势下岩土工程研究工作的发展。

责任编辑:姚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