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图片 视频 报纸 广播 RSS
首页 > 新闻 > 新闻聚焦 > 正文

【标兵故事】杨梦想:做有底气的自强者

作者:文/陈思康 图/王翘楚 来源:记者团 学生工作处 时间:2018-11-23 16:52

1997年出生的杨梦想,比身边大多数同学大了一岁。相比成熟,他身上更多的是孩子般的俏皮。第一眼见到他时,他憨厚的笑容、幽默的语调和黝黑的皮肤一起,让人脑海中浮现出“好朋友”三个字。

杨梦想来自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今年10月份,他获评为我校2017-2018学年自立自强标兵。

杨梦想出生于河北保定安新县的一个农村家庭,父亲初中未毕业,母亲没有接受过教育,家庭情况比较困难。然而家中拮据的光景没有成为杨梦想的负担,反而让他立志成为一个有底气的自强者。杨梦想向记者描述了这样一幅画面,夏季雨后的土地,地表的土已微干,这时必须下地干活,脚踩进土里就是一个坑,令人窒息的热气便顺着腿爬满全身。父母就这样靠种地挣钱,每一分都是血汗钱,杨梦想说。“我爸妈能给我的不多,但他们是在竭尽全力给我最好的,我没有资格去抱怨生活的不公。”

长期料理农活使得杨梦想的父亲积劳成疾。父亲第一次去省医院动大手术——半月板摘除手术,是由叔叔伯伯陪同父亲一同前往的,当时还在县城读高一的杨梦想还不太理解这份担子的沉重。

三年后的大一寒假,父亲需要前往北京武警总医院做心脏支架手术,母亲不识字便没来,杨梦想就挑起了照顾父亲的担子。手术期间父亲住院一周,杨梦想在病床旁睡了一周,为了父亲术后能更好地恢复,晚上他就睡在三张椅子上,只在白天父亲下床运动时躺下休息一会儿。陪护期间,杨梦想才知道有能够持续滴一夜的点滴瓶——手术前一天晚上,父亲挂了一晚上的点滴,杨梦想就盯了一整个晚上,他说:“前半夜完全是看着点滴瓶,后半夜是睡一会看一次。”杨梦想说道:“这算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真正意识到自己要担起担子了。”

大二一年里,杨梦想完全实现了经济独立。在入学时的百团大战上,他参加了校内的学生创业团队,打工赚钱,并获得了自己的第一桶金——800余元。他还主动联系辅导员老师,表明了自己想做家教获取生活费的愿望,在老师的帮助下,他开始了家教之行。很多次家教结束回宿舍的时候已是深夜,杨梦想都得麻烦宿舍传达员给他开门。

三年中杨梦想每年都会获得国家一等或特等助学金,累计达11000元,极大地解决了他的生活困难,帮助其实现经济独立。另外通过自己的努力,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还能在需要的时候补贴家用。杨梦想说:“父母常和村里的亲戚们说起我得了许多奖学金,很是骄傲。”

今年年初回到老家,杨梦想在离家不远的超市兼职收银员,工作时间是每天早上8点到下午5点。他说:“一天9个小时,虽然中午休息一会,但是其他时间都得站着,干了近一周我才能适应这份工作。”

在自己村子里辅导孩子们是杨梦想最骄傲的事,“就我们村来说,我数得上是村里上大学层次最高的。”还没到暑假就会有村里的孩子家长联系杨梦想,预约时间来给孩子辅导功课。通过为这些孩子辅导功课,杨梦想又为自己挣下了一笔生活费。

因为父母不会用手机转账,杨梦想就得在开学时规划好一学期的开销。他将支出分成三个阶段,成U型分布,在刚开学的一段时间内需要购置的物品较多,预算较高;中间阶段预算回归正常水平;临近放假时考虑到车旅费等一些因素,开支相应有所增加。大二时杨梦想使用记账软件对自己每个月的消费情况进行记录,经过对比分析找到不该花钱的地方,能省下的就尽量减少开支。他的室友柳一灵说:“他很少买衣服,买的话也是不打折的不买,买的都是过季的款式。每天晚上他都会计算一天的开销,把每天的生活费控制在25元以内。”

在杨梦想看来,财富不只是钱,经历更是一种“财富”,这笔“财富”让他更有底气。从大一开始担任副级队长,分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大学的学生工作很多具有突发性和临时性,对于一些紧急任务,杨梦想不仅没有抱怨,倒是甘之如饴,觉得自己学到了不少有用的知识。“作为经济困难学生工作的负责人,总要汇总许多表格,老师很放心地交由我处理。现在我使用excel的水平不能说很高,也是特别熟练了。”大二学年担任学院学生会权益部部长,大三时继续担任学院团委常务副书记兼实践部部长。在周末和其他课余时间,杨梦想还积极参加了爱心包裹、迎新志愿者、嘉年华志愿者等志愿活动。“待人热情开朗,做事认真,充满兴趣”,这是舍友柳一灵对他的评价,“他是一个靠谱的人。”

当被问到理想规划时,杨梦想很自豪地说,他的家乡就是2017年设立的雄安新区。他早已下定决心,当学业有成时回到家乡,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家乡建设奉献力量,做到雄安人建设家乡,大工人建设雄安。

责任编辑:姚璐